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历史 | 史前时期

东女国

2013-03-04 15:03:08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东女国 西藏东部奴隶制部落群体及地方政权,是昌都地区及整个藏族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据任乃强先生考证,“康延川”即今昌都一带,“弱水”即今之澜沧江,所谓“大小八十余城”,谓其国辖有八十余“纵”,即农业聚邑。

  东女国东邻茂州(今四川茂汶一带),东南与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交界,包括今四川阿坝茂汶以西,甘孜州的巴塘、理塘(白狼夷故地)以北及整个昌都地区,范围广大。由于东女国女王居于昌都一带,所以昌都成为当时东女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隋朝时,东女国就与隋朝政府有使者往来。唐武德年间,东女国汤滂氏遣使贡方物。唐太宗时曾降玺书以示慰抚。武则天时,册拜东女国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赐以瑞锦制蕃服,东女国使者亦多次来朝。

  7世纪后,由于吐蕃不断强大,统一青藏高原,东女国成为吐蕃政权的一部分。东女国旧部又接受唐朝赐予的丝帛,成为内地与吐蕃进行丝绸贸易的中间商。所以,《旧唐书》记载说东女国“部落代表刺史等官,然亦潜通吐蕃,故谓之‘两面羌’”。既表明了东女国旧部的中介性质,又说明了羌、藏文明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女国时期,昌都地区及四川西北藏区已有较发达的文明。当时,东女国人口4万余,散布于山谷之间80余座聚邑之中,所居之处均筑碉房,一般民众所住为上下六层,而女王所居则有九层,表明东女国已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东女国盛行历法,以十一月为一年。

  东女国与苏毗部落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最突出的就是以女性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以女性为国王,侍女数百人。东女国王位继承采取女王终身制与家族垄断制相结合的方式,男子无权参与。

  东女国盛行占卜之风和独特的丧葬制度,并且还有残酷的人殉制度。在丧葬制度上也与苏毗部落相同,盛行二次葬。东女国也有赭面之俗,无论男女均以彩色涂面。

  唐以后,东女国已少见于史载。

  东女国虽亡,但其文化却为吐蕃所吸收,成为吐蕃文化暨藏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吐蕃一妻多夫习俗、妇女享有较高地位、鸟卜、赭面之俗、建筑技术与丧葬制度等方面,仍可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传承关系。今昌都地区仍有许多与女性崇拜有关的痕迹,如昌都县的嗄唐木地方,当地居民有在房顶安放男性性器状物的习俗,就是东女国女性崇拜文化在当地居民意识中的遗留。

  民族学调查则表明至今川藏地区仍残存有东女国文化因素。今四川藏区的嘉戎藏族,仍信奉对木尔多神山的古老崇拜。木尔多神山是木尔多和斯巴嘉尔木的圣山。而所谓“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嘉尔木”意即女王、后妃或神妃,“斯巴嘉尔木”即众生之女王。通过民族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调查及研究,格勒博士指出,嘉戎地区在古代存在过以女性为中心,或以女性为王(首领)的女性崇拜时代,“嘉尔木”之称应该就是唐代藏族人民对“东女国”的称呼。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