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孜县 拉萨市辖县。位于自治区中南部,距拉萨市25千米。东接墨竹工卡县,南交山南地区扎囊县,西邻拉萨城关区,北至林周县。达孜,系藏语“虎顶”、“虎峰”之意。元至正十三年(1353)建达孜宗。1934年属热振寺管辖。1959年达孜宗、德庆宗合并为达孜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德庆镇。县域东西宽40千米,南北长58千米,总面积1373平方千米。辖1镇、5乡。总人口2.41万,主要民族有藏、汉、回、壮等,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8.4%。
自然地理 地处拉萨河中游河谷地带,是拉萨市近郊县,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县境东南和西北部为高山区,中间为拉萨河谷地,是典型的“u”形地貌。主要山峰有果沙如泽、卡嘎日、雪拉等,其中果沙如泽峰为最高峰,海拔5574米。拉萨河是主要河流,境内总长47千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湿热同季,冬春干燥多风,辐射强烈,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日照3065.3小时,无霜期约130天,降水量444毫米,且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年风速17米/秒的大风有100余天,多集中在2~4月。自然灾害有旱、涝、山洪、泥石流、冰雹、霜灾、虫灾等,旱、涝灾害频繁,每年7~8月有雹灾。主要矿产资源有铬、铜、砂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獐、狐狸、猞猁等。药用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等。拉萨河两岸可引水灌溉的农林牧地3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5.6%,有林地1.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2%,其中高山灌木林1万公顷,人工林1134公顷。
经济 经济以农业为主,为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县之一。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3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420万元,第二产业1398万元,第三产业6512万元。①农业。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71万元,其中农业7519万元,林业648万元,牧业3103万元。共有耕地456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56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743公顷,油料421公顷。粮食总产量2.78万吨,油菜籽0.11万吨。全县林地面积3980.8公顷,年末牲畜存栏12.6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882.10吨,奶类产量1871.40吨,羊毛产量34.50吨。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青稞、油菜、豌豆、蚕豆、萝卜、马铃薯等,一年一熟。②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万元。以民族手工业为主,生产氆氇、民族服装和民族工艺品以及制陶等。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2579.2万元。全县有个体工商户300家。有农机修配厂1家,以车、钳、刨、焊、零配件加工和生产少量生活用品为主。③运输通讯。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横贯达孜县境内47千米,为境内交通干线。1985年跨度415米的达孜县吊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几千年依赖牛皮筏摆渡的历史。全县公路里程达235.54千米,所属6个乡镇全部通车。全县各乡镇均通程控电话,可办理国内外邮政业务。
科教文体卫 达孜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1人,其中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70人。1940年前,县内尚无学校。共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9个。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745人,小学在校学生30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8%,在校生巩固率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753人。1999年西藏自治区团委在达孜县邦堆乡建设了邦堆乡夏角希望小学,这是共青团系统援助西藏的30多所希望小学中第一所正式交付使用的小学。2004年全县共有广播电视收转站(单收站)89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0%。达孜县有线电视台开播20台(套)节目。县内开展的主要体育项目有拔河、登山、赛马、赛牛、射箭、抱石头等。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6所,床位30个。达孜县人民医院共有病床25张,设临床、医技等10余个科室,年门诊量为1.98万人,病床使用率48.6%。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全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民俗旅游 境内共有寺庙、日追拉康15座,其中始建于7世纪的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甘丹寺,在政治、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藏历年元月,甘丹寺都要举行“甘丹绣塘节”。另外还有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叶巴寺,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很大,也是各界人士观光、考古、旅游、朝拜之地,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寺内举行宗教舞蹈活动。
对口支援 江苏省镇江市与达孜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镇江市丹阳县援助100万元,改扩建达孜章多砖瓦厂;捐资80万元,为县医院修建门诊楼。为了改善县城环境,镇江市投资300万元修建了达孜县镇江路。到2000年,镇江市对达孜县援助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105.6万元。
自然地理 地处拉萨河中游河谷地带,是拉萨市近郊县,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县境东南和西北部为高山区,中间为拉萨河谷地,是典型的“u”形地貌。主要山峰有果沙如泽、卡嘎日、雪拉等,其中果沙如泽峰为最高峰,海拔5574米。拉萨河是主要河流,境内总长47千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湿热同季,冬春干燥多风,辐射强烈,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日照3065.3小时,无霜期约130天,降水量444毫米,且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年风速17米/秒的大风有100余天,多集中在2~4月。自然灾害有旱、涝、山洪、泥石流、冰雹、霜灾、虫灾等,旱、涝灾害频繁,每年7~8月有雹灾。主要矿产资源有铬、铜、砂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獐、狐狸、猞猁等。药用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等。拉萨河两岸可引水灌溉的农林牧地3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5.6%,有林地1.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2%,其中高山灌木林1万公顷,人工林1134公顷。
经济 经济以农业为主,为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县之一。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3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420万元,第二产业1398万元,第三产业6512万元。①农业。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71万元,其中农业7519万元,林业648万元,牧业3103万元。共有耕地456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56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743公顷,油料421公顷。粮食总产量2.78万吨,油菜籽0.11万吨。全县林地面积3980.8公顷,年末牲畜存栏12.6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882.10吨,奶类产量1871.40吨,羊毛产量34.50吨。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青稞、油菜、豌豆、蚕豆、萝卜、马铃薯等,一年一熟。②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万元。以民族手工业为主,生产氆氇、民族服装和民族工艺品以及制陶等。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2579.2万元。全县有个体工商户300家。有农机修配厂1家,以车、钳、刨、焊、零配件加工和生产少量生活用品为主。③运输通讯。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横贯达孜县境内47千米,为境内交通干线。1985年跨度415米的达孜县吊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几千年依赖牛皮筏摆渡的历史。全县公路里程达235.54千米,所属6个乡镇全部通车。全县各乡镇均通程控电话,可办理国内外邮政业务。
科教文体卫 达孜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1人,其中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70人。1940年前,县内尚无学校。共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9个。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745人,小学在校学生30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8%,在校生巩固率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753人。1999年西藏自治区团委在达孜县邦堆乡建设了邦堆乡夏角希望小学,这是共青团系统援助西藏的30多所希望小学中第一所正式交付使用的小学。2004年全县共有广播电视收转站(单收站)89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0%。达孜县有线电视台开播20台(套)节目。县内开展的主要体育项目有拔河、登山、赛马、赛牛、射箭、抱石头等。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6所,床位30个。达孜县人民医院共有病床25张,设临床、医技等10余个科室,年门诊量为1.98万人,病床使用率48.6%。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全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民俗旅游 境内共有寺庙、日追拉康15座,其中始建于7世纪的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甘丹寺,在政治、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藏历年元月,甘丹寺都要举行“甘丹绣塘节”。另外还有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叶巴寺,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很大,也是各界人士观光、考古、旅游、朝拜之地,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寺内举行宗教舞蹈活动。
对口支援 江苏省镇江市与达孜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镇江市丹阳县援助100万元,改扩建达孜章多砖瓦厂;捐资80万元,为县医院修建门诊楼。为了改善县城环境,镇江市投资300万元修建了达孜县镇江路。到2000年,镇江市对达孜县援助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10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