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 西藏是中国最大冻土分布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冻土分布面积由北和西北向南及东南方向减少,最发育的地区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南区间,除大河湖融区和构造地热融区外,多年冻土区基本呈连续分布,而南至喜马拉雅山为岛状冻土区,藏南谷地出现季节冻土区。西藏高海拔、中低纬度的冻土地带,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复杂,是困扰公路、铁路交通建设的难题。
分布 西藏高原冻土分布广泛,可分为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由于大气层和地壳之间热量交换而形成的,并受到海拔高度控制。西藏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有显著的自北而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昆仑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4200~4300米,唐古拉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4600~4700米,喜马拉雅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5000米,横断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5200~5800米。黑阿公路以北至昆仑山一唐古拉山南坡的藏北高原北部,为严寒的大陆性气候,年均温为-2~-6℃,为连续多年冻土区;黑阿公路以南至年平均气温-2~-2.5℃等温线(大致与海拔1600米高程一致),为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区;-2℃等温线以南,除个别海拔高的高山之上有零星多年冻土分布外,多为季节冻土区。西藏多年冻土厚度变化较大,从9~100余米不等。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受海拔高度控制,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多年冻土越厚。冻土层的温度和厚度也有随纬度的减低而升高和变薄的趋势,但不甚明显。
影响 地形的坡向、河流、湖泊、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均对冻土的温度、厚度和分布有很大影响。西藏高原多年冻土层内,伴随着季节融化层的水融化和冻结,常形成冻胀丘、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多边土等冻土地貌现象。唐古拉山地区多年冻土经常发生冻胀丘“水火山”喷发现象。冻土危害在于其冬冻夏融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融沉作用,从而造成房基变形、地面沉陷、道路翻浆等情况。冻土对修建青藏铁路造成严重影响。青藏铁路沿线纬度低,与中国湖北在同一纬度上,但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60~43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330~1760毫米,冬季最低气温-36~-45℃,鼓起的冻土胀丘高达10多米。冻土冻结膨胀,铁路钢轨升高,而冻土融化,体积缩小,钢轨面则会降低,造成钢轨不平顺,容易发生翻车事故,因此冻土给青藏铁路工程施工和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危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的特点,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
分布 西藏高原冻土分布广泛,可分为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由于大气层和地壳之间热量交换而形成的,并受到海拔高度控制。西藏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有显著的自北而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昆仑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4200~4300米,唐古拉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4600~4700米,喜马拉雅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5000米,横断山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5200~5800米。黑阿公路以北至昆仑山一唐古拉山南坡的藏北高原北部,为严寒的大陆性气候,年均温为-2~-6℃,为连续多年冻土区;黑阿公路以南至年平均气温-2~-2.5℃等温线(大致与海拔1600米高程一致),为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区;-2℃等温线以南,除个别海拔高的高山之上有零星多年冻土分布外,多为季节冻土区。西藏多年冻土厚度变化较大,从9~100余米不等。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受海拔高度控制,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多年冻土越厚。冻土层的温度和厚度也有随纬度的减低而升高和变薄的趋势,但不甚明显。
影响 地形的坡向、河流、湖泊、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均对冻土的温度、厚度和分布有很大影响。西藏高原多年冻土层内,伴随着季节融化层的水融化和冻结,常形成冻胀丘、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多边土等冻土地貌现象。唐古拉山地区多年冻土经常发生冻胀丘“水火山”喷发现象。冻土危害在于其冬冻夏融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融沉作用,从而造成房基变形、地面沉陷、道路翻浆等情况。冻土对修建青藏铁路造成严重影响。青藏铁路沿线纬度低,与中国湖北在同一纬度上,但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60~43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330~1760毫米,冬季最低气温-36~-45℃,鼓起的冻土胀丘高达10多米。冻土冻结膨胀,铁路钢轨升高,而冻土融化,体积缩小,钢轨面则会降低,造成钢轨不平顺,容易发生翻车事故,因此冻土给青藏铁路工程施工和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危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的特点,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