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 苯教和藏传佛教信徒发掘出来的由前人藏匿的经典。又称掘藏。分为经文伏藏、圣物伏藏。
伏藏依埋藏地点,可分为藏于地下的土藏、藏在水中的水藏和藏于岩石下或岩洞里的岩藏。
伏藏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共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盛行于宁玛派中的伏藏传统自9世纪由该派始祖莲花生大师和明妃益西措杰共同开创,11世纪陆续开掘。具有发掘伏藏的非凡能力和获得证悟的修行者被称为伏藏师,藏语称“第尔顿”,意为“发掘伏藏的人”。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西藏曾出现大量的伪藏,导致宗教文献的复杂性,也给后人的研究带来难度。
伏藏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文伏藏和圣物伏藏两种。
①经文伏藏。分为书藏和识藏两种:书藏是经藏匿后重新发掘出来的各种经书;识藏为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经典或咒文。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天灾人祸而无法下传时,就由某个本尊、神祗或贤哲授藏在某人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被授藏的人可以是宗教师、村夫、牧人等社会各阶层人,经文被发掘则在被授藏人的一生完成或延续几代人之后完成。
②圣物伏藏。指被埋藏的法器、圣贤大德的遗物、唐卡等所有被佛教徒视为神圣的实物。
伏藏依埋藏地点,可分为藏于地下的土藏、藏在水中的水藏和藏于岩石下或岩洞里的岩藏。
伏藏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共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盛行于宁玛派中的伏藏传统自9世纪由该派始祖莲花生大师和明妃益西措杰共同开创,11世纪陆续开掘。具有发掘伏藏的非凡能力和获得证悟的修行者被称为伏藏师,藏语称“第尔顿”,意为“发掘伏藏的人”。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西藏曾出现大量的伪藏,导致宗教文献的复杂性,也给后人的研究带来难度。
伏藏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文伏藏和圣物伏藏两种。
①经文伏藏。分为书藏和识藏两种:书藏是经藏匿后重新发掘出来的各种经书;识藏为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经典或咒文。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天灾人祸而无法下传时,就由某个本尊、神祗或贤哲授藏在某人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被授藏的人可以是宗教师、村夫、牧人等社会各阶层人,经文被发掘则在被授藏人的一生完成或延续几代人之后完成。
②圣物伏藏。指被埋藏的法器、圣贤大德的遗物、唐卡等所有被佛教徒视为神圣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