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科教文卫体 |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

2013-04-27 16:08:55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教育事业 西藏早期教育起源于7世纪藏文的创制,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社会形态中,其教育形态主要有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大领主垄断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也只有三大领主和富商子女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广大农奴民子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到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人口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5%以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旧西藏极端落后的教育基础上,昌都小学、拉萨小学、拉萨中学等一批现代化学校创立,诞生了西藏新型的现代民族教育。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和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涵盖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人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到2004年底,全区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010所,在校学生总数达486532人。其中,小学886所,教学点1850个,在校生32.73万人,适龄儿童人学率达到94.7%;初中88所,在校生10.91万人,初中入学率70.7%;普通高中22t行(含完全中学9所),在校生26’740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中师1所,在校生8549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27.5%;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14731人,高等教育入学率11.4%;内地办学成效显著,全区共有1.5万名学生就读于内地各级各类学校。全区74个县(市、区)中,已有63个县(市、区)完成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有31个县(市、区)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49个县通过扫盲验收,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现代教育 西藏现代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0年至西藏平叛改革前,西藏处于两种政权并存的特殊社会状态。这一时期,由于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政教合一的旧政权统治之下,加上各种条件限制,严重束缚和制约了现代教育的正常发展。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和其后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根据“十七条协议”中“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的精神,创立了一套适应西藏社会特点的现代教育形式,西藏现代教育开始起步。

  1951年,首先在已成立人民政权的昌都地区创立了昌都小学,1952年拉萨小学成立。此后,昌都、日喀则、盐井、察雅、丁青、波密、林芝、塔工、泽当、江孜、亚东、谢通门、拉孜、昂仁等县先后创办公办小学,在校学生2600人,各地还有不同规模的民办小学。

  1956年9月,拉萨中学正式成立,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创建的第一所中学,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1961年成立拉萨师范学校,为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1965年成立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第一所实行现代教育的高等院校。
 
  基础教育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除私塾及传承教育外,驻藏官员开始试办新式学堂,并建“国立拉萨小学”,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到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这些学堂已基本停办。

  1951年3月昌都解放后,昌都小学成立,成为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共西藏工委和自治区筹委会根据“十七条协议”,在西藏采取了特殊的办学政策,先后创办了拉萨小学和拉萨中学。60年代前期在“民办为主、公办为辅”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初步发展。“文革”初期,教育遭到严重冲击,中小学校陆续停课。1972年开始,西藏掀起了大办简易小学的高潮,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1980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逐步普及小学教育……尽快地把民办小学转为公办”,“有计划地发展初、高中学校”。

  从1982年起,全区中小学进行了调整,基础教育开始健康发展。1985年,根据中央“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精神,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中小学建设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90年代,根据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1993年3月自治区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00年实现“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完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和牧区实现普及三年义务教育,农区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城市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1999年自治区召开第六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基础教育进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到2004年,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7%,已有63个县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31个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入学率达到70.7%,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27.5%。全区已形成了以区内为主、区内外结合的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中等专业教育 西藏和平解放前,仅有药王山利众院、门孜康、孜康等几个涉及专业或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培养藏医药、天文历算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地方官员。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创建了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公学等干部学校,举办了各种业余文化学校、夜校和公安训练班(公安学校前身)等专业培训班,让干部、职业和广大群众学习文化和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建立了拉萨师范学校,西藏公学开设了干部中等专业和中等师范班。20世纪70年代初,先后建立了农牧学校、卫生学校、财金学校、师范学校等。

  80年代,调整、压缩了部分办学条件差、专业重复的中等专业学校。90年代后期,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对中等专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了全面调整。

  到2004年,全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主要有西藏农牧学校、西藏财经学校、西藏警察学校、西藏体育运动学校、那曲职业技术学校、林芝职业技术学校、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昌都职业技术学校、山南职业技术学校、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拉萨师范学校等,专业包括工科、农科、林科、财经、医药、艺术、师范等,共有在校生8549人,专任教师744人。
 
  高等教育 1965年西藏民族学院成立,标志着西藏从此有了高等教育。1970年西藏民族学院一度被撤销,使刚刚起步的西藏高等教育受到干扰和破坏。70年代初,西藏民族学院恢复后,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医学院相继成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区教育厅于1980~1982年相继召开了三次全区高等教育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全区高等学校教育调整意见》,撤销了办学困难的西藏医学院,将西藏医学院医务系并入西藏民族学院。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西藏农牧学院为全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1985年7月西藏大学正式成立,西藏高等教育初具体系。

  1993年全区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区高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针,努力适应西藏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修订完善教学计划,调整专业结构,创办新专业;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函授、刊授、电教等方式开展远程成人教育;积极扩大生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与此同时,全区高校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藏学、历史学和格萨尔研究、藏医药学、高原病、西藏农林牧、高原生态生物和西藏人口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98年,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西藏民族学院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1年,西藏高校再度调整,西藏农牧学院并入西藏大学。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西藏大学协议,同时国家投入5.38亿元人民币对西藏大学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西藏大学整体办学水平。

  到2004年,全区共办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院4所高等院校,共设本科专业88个,专科专业81个,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731人。
 
  民办教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民办教育在全区逐渐兴起,主要以初高中补习班形式,为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文化补习。此外,也有以语言学习(藏语、汉语、英语等)为主的民办学校,满足干部职工提高学历的成人高考补习班。全区部分民办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办学形式逐渐发生变化。民办教育办学形式多样,有全日制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和多语种的语言培训学校及技能培训学校,如西部英才学校、拉萨岗旋语言学校、拉萨水厂游乐园幼儿园等,这些民办学校为西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殊教育 西藏特殊教育机构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登山综合培训学校等。

  ①拉萨特殊教育学校。2000年创办,位于拉萨市纳金路,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00多名学生,面向全区招收7~12岁的盲、聋、哑儿童,是西藏惟一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共有来自全区7个地市的学生254人,分别在视障、听障、智障的1~6年级17个教学班学习。学校共有教职工22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开设语言训练、藏文、数学、阅读、写字、思想品德、体育、美术、手工、说话和定向行走等课程。

  ②登山综合培训学校。西藏第一所专业登山运动学校。2002年创办,并招收首批学员,包括15名来自喜马拉雅山区的农牧民子弟和5名青海省登山协会派遣的学员,学制两年,学员在拉萨接受两年的英语、普通话、文化、登山技术、大本营管理、高山救护、体能训练等职业技能培训。
 
  师资建设 1965年,西藏大、中、小学教师341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人,藏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1961年拉萨师范学校建立。1975年在原自治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西藏师范学院。此后,拉萨、山南、昌都、日喀则、那曲等地各建一所中等师范学院,形成了中小教师的培训体系,并建立了县、地(市)、自治区三级教师培训网。到2004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25693人,其中专任教师722836人。在专任教师中,有高等学校教师1081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774人,中学教师7371人,小学教师12610人。
 
  教育援藏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动员内地有关省、市抽调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赴藏工作。从70年代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和内地省、市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先后派出大批教师支援西藏。1978年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发展西藏教育事业,部署全国支援西藏工作。

  1984.年中共中央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在京、津、沪等18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人才。1987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确定了发展西藏教育的方针,提出了加快西藏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确定了发展西藏教育方针,提出了加快西藏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1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分片负责”的援藏方针,将西藏教育作为援藏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口支援省、市在选派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同时,在项目及经费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坌950年代中期到2000年,全国共选派援藏教师6810余名。中央和各省、市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为西藏教育投入资金达5.1亿元。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至2004年底,全国17个省、市,17个大型国有企业对口支援西藏7地市教育援藏项目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30所内地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西藏3所高等院校项目38项,师资援助和培训70人次,援助资金总额970万元。

  从1985年开办内地西藏班(校)到2004年,中央政府累计拨出基建专款1.3亿元,各有关省、市财政配套资金1.5亿元;中央政府每年拨出700万元,有关省、市财政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在内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到2004年,全区已累计招收培养内地西藏初中班学生29500余名,已有2900余名大学本科生、11000余名中专生毕业返回西藏参加工作。2004年,内地各类西藏班(校)在校生达14500人,其中初中在校生6700多人,高中在校生4300多人,中师在校生800多人,中专在校生100多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600多人。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