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 西藏自治区有湖泊2000多个,总面积24183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30%。湖泊,藏语称“错”。境内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4个(见表1),其中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等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千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湖泊有17个(见表2)。
西藏最大的湖泊为纳木错,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西藏湖泊具有咸水湖多,淡水湖少;内陆湖多,外流湖少的特点。除东部、东南部有少数外流湖泊外,绝大多数为内陆湖,主要分布在藏北内陆湖区和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内陆湖是历次造山运动、地层断裂造成的。外流湖,一是由于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多分布在藏东南地区;二是由于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的冰山湖,主要分布在藏南、藏东南高山冰川和古冰川活动的地区。
西藏最大的湖泊为纳木错,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西藏湖泊具有咸水湖多,淡水湖少;内陆湖多,外流湖少的特点。除东部、东南部有少数外流湖泊外,绝大多数为内陆湖,主要分布在藏北内陆湖区和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内陆湖是历次造山运动、地层断裂造成的。外流湖,一是由于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多分布在藏东南地区;二是由于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的冰山湖,主要分布在藏南、藏东南高山冰川和古冰川活动的地区。
形成 西藏湖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是西藏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川挖蚀或河谷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属于构造成因的多为大中型湖泊,属于冰川挖蚀或河谷堵塞成因的多为分布在高原边缘地区的小型湖泊。
西藏湖泊形成主要有:
①构造湖。西藏的湖泊绝大多数分布在断裂凹陷而成的构造洼地中,呈带状或串珠状排列,其间以水系或河谷相连,同高原上主要构造线的方向相一致。构造带以东西向或北西走向为主,还有南北向和斜向的构造带,它们的纵横交错所形成的断陷湖盆地,奠定了西藏湖泊发育的基础。此外,不同断裂带的交汇处往往形成较大的湖盆,高原上许多大湖均是两组断陷带相交汇的结果,如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与羊卓雍错,它们均处于北西西与北东东交汇的断陷带之中。第二大湖色林错以及当惹雍错、拉昂错、佩枯错等大湖的形成都和两组断陷带的交汇有关。构造成因的湖泊,一般湖岸线陡直,多岛屿、温泉,常见断崖和断层三角面等断层地形。西藏构造成因的湖泊湖体常呈长形或狭长形态,深度一般较大。
②冰川湖。西藏高原上的冰川湖主要是指山谷或山麓冰川所形成的小型湖泊,包括冰蚀湖(冰斗湖)、冰碛堵塞湖、水体阻塞湖、冰面湖及冰下湖等。冰川湖泊最大不超过20~30平方千米,一般10平方千米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平方千米。冰川湖除了面积很小的许多无名湖泊外,面积稍大的有帕桑错(26平方千米)、布冲错(9.1平方千米)、布托错穷(6.5平方千米)等。这些冰川湖大都是在当地最大冰期冰川挖蚀的V”形槽谷上,由终碛堵塞而成。冰川湖泊的湖岸较陡,深度较大,上源往往有现代冰川融水补给成为淡水湖。
③堰塞湖。由滑坡、泥石流、洪积扇以及山崩等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湖泊。湖泊多分布在高原边缘的外流山区,特别是雨量丰富、河流深切、坡面陡、块体运动活跃的藏东南地区。堰塞湖个体一般较小,成湖年代新,如藏东南的易贡错、古乡湖、然乌错、巴嘎湖均是由山崩、泥石流物质堵塞而成的。在高原南部、西部的边缘山区,也有不少堰塞湖分布。
西藏湖泊形成主要有:
①构造湖。西藏的湖泊绝大多数分布在断裂凹陷而成的构造洼地中,呈带状或串珠状排列,其间以水系或河谷相连,同高原上主要构造线的方向相一致。构造带以东西向或北西走向为主,还有南北向和斜向的构造带,它们的纵横交错所形成的断陷湖盆地,奠定了西藏湖泊发育的基础。此外,不同断裂带的交汇处往往形成较大的湖盆,高原上许多大湖均是两组断陷带相交汇的结果,如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与羊卓雍错,它们均处于北西西与北东东交汇的断陷带之中。第二大湖色林错以及当惹雍错、拉昂错、佩枯错等大湖的形成都和两组断陷带的交汇有关。构造成因的湖泊,一般湖岸线陡直,多岛屿、温泉,常见断崖和断层三角面等断层地形。西藏构造成因的湖泊湖体常呈长形或狭长形态,深度一般较大。
②冰川湖。西藏高原上的冰川湖主要是指山谷或山麓冰川所形成的小型湖泊,包括冰蚀湖(冰斗湖)、冰碛堵塞湖、水体阻塞湖、冰面湖及冰下湖等。冰川湖泊最大不超过20~30平方千米,一般10平方千米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平方千米。冰川湖除了面积很小的许多无名湖泊外,面积稍大的有帕桑错(26平方千米)、布冲错(9.1平方千米)、布托错穷(6.5平方千米)等。这些冰川湖大都是在当地最大冰期冰川挖蚀的V”形槽谷上,由终碛堵塞而成。冰川湖泊的湖岸较陡,深度较大,上源往往有现代冰川融水补给成为淡水湖。
③堰塞湖。由滑坡、泥石流、洪积扇以及山崩等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湖泊。湖泊多分布在高原边缘的外流山区,特别是雨量丰富、河流深切、坡面陡、块体运动活跃的藏东南地区。堰塞湖个体一般较小,成湖年代新,如藏东南的易贡错、古乡湖、然乌错、巴嘎湖均是由山崩、泥石流物质堵塞而成的。在高原南部、西部的边缘山区,也有不少堰塞湖分布。
分区 根据水系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境内湖泊可分为藏东南外流湖区、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藏北内陆湖区。
①藏东南外流湖区。西藏境内湖泊最少的湖区,大体指东经92°以东的外流地区。区内分布着一系列由东西走向转变为南北走向的山系。山脉之间,河流发育,河谷深切,形成了高山峡谷地形,大大限制了湖泊的发育。湖泊总面积约238平方千米,不足西藏湖泊总面积的1%。湖区内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约52个,其中面积超过5平方千米的有13个,其中错高湖面积最大,为26平方千米,其次为然乌错、易贡错等。
②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为内陆、外流湖泊交织过渡的地区,大体指东经920以西的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狭长弧形地带。区域内湖泊总面积为2549平方千米,占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10.5%。其中,外流湖面积约160平方千米,占区内湖泊总面积的6.3%。较大的为冲巴雍错,总面积11平方千米。本区内陆湖泊总面积为2389平方千米,占区内湖泊总面积的93.7%。这些内陆湖泊多呈不连续状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带。这些湖泊多相互成群分布,共同组成较大的内流区,其中主要有玛旁雍错一拉昂错流域、佩枯错一错戳龙流域、羊卓雍错一普莫雍错一哲古错流域等,湖泊个体较大,其中羊卓雍错面积最大,为638平方千米。藏南较大的内陆湖泊大都由外流湖泊演变而来。
③藏北内陆湖区。为冈底斯山脉及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的藏北高原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1396平方千米,占西藏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88.5%,超过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是中国境内湖泊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湖泊分布受断裂带影响,呈带状分布。按其供水水系及分布等,可分为藏北南部湖区和藏北北部湖区两部分。其中,藏北南部湖区为黑阿公路沿线以南的藏北地区,湖泊总面积12917平方千米,约占西藏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50%,其中有6处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湖泊分布的显著特点为依次沿纵向裂带排列,且多分布于同一纬度带上。补给主要为冰川的冰雪融水及降水。
湖泊类型为东侧水质较淡,间或分布有少量淡水湖,西侧水质较咸,以盐湖为主。较大的湖泊由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拉仁错等。藏北北部湖区属黑阿公路以北的藏北地区,区域内湖泊总面积为8479平方千米,约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35.1%,是中小型湖泊分布较集中的湖区。区内湖泊的特点为数量多、分散,且面积小,许多湖泊以时令湖出现。面积大于5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07个,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7个,没有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湖泊。多为夏季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多为冰川融水,湖泊类型多为盐湖。区内盐湖占湖泊总数的70%,且大多为卤水盐湖。咸水湖中较大的有班公错、达则错等。
①藏东南外流湖区。西藏境内湖泊最少的湖区,大体指东经92°以东的外流地区。区内分布着一系列由东西走向转变为南北走向的山系。山脉之间,河流发育,河谷深切,形成了高山峡谷地形,大大限制了湖泊的发育。湖泊总面积约238平方千米,不足西藏湖泊总面积的1%。湖区内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约52个,其中面积超过5平方千米的有13个,其中错高湖面积最大,为26平方千米,其次为然乌错、易贡错等。
②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为内陆、外流湖泊交织过渡的地区,大体指东经920以西的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狭长弧形地带。区域内湖泊总面积为2549平方千米,占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10.5%。其中,外流湖面积约160平方千米,占区内湖泊总面积的6.3%。较大的为冲巴雍错,总面积11平方千米。本区内陆湖泊总面积为2389平方千米,占区内湖泊总面积的93.7%。这些内陆湖泊多呈不连续状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带。这些湖泊多相互成群分布,共同组成较大的内流区,其中主要有玛旁雍错一拉昂错流域、佩枯错一错戳龙流域、羊卓雍错一普莫雍错一哲古错流域等,湖泊个体较大,其中羊卓雍错面积最大,为638平方千米。藏南较大的内陆湖泊大都由外流湖泊演变而来。
③藏北内陆湖区。为冈底斯山脉及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的藏北高原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1396平方千米,占西藏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88.5%,超过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是中国境内湖泊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湖泊分布受断裂带影响,呈带状分布。按其供水水系及分布等,可分为藏北南部湖区和藏北北部湖区两部分。其中,藏北南部湖区为黑阿公路沿线以南的藏北地区,湖泊总面积12917平方千米,约占西藏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50%,其中有6处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湖泊分布的显著特点为依次沿纵向裂带排列,且多分布于同一纬度带上。补给主要为冰川的冰雪融水及降水。
湖泊类型为东侧水质较淡,间或分布有少量淡水湖,西侧水质较咸,以盐湖为主。较大的湖泊由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拉仁错等。藏北北部湖区属黑阿公路以北的藏北地区,区域内湖泊总面积为8479平方千米,约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35.1%,是中小型湖泊分布较集中的湖区。区内湖泊的特点为数量多、分散,且面积小,许多湖泊以时令湖出现。面积大于5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07个,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7个,没有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湖泊。多为夏季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多为冰川融水,湖泊类型多为盐湖。区内盐湖占湖泊总数的70%,且大多为卤水盐湖。咸水湖中较大的有班公错、达则错等。
分类 西藏的湖泊按矿化度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湖泊分布不均,咸水湖多,淡水湖少,且矿化度差别悬殊,盐湖和淡水湖的矿化度相差数百倍至上千倍,矿化度在地区上由藏东南向藏西北、由藏南向藏北逐渐增高。在地区分布上也逐渐从淡水湖向咸水湖和盐湖过渡,即藏东南多是淡水湖;藏南是淡水湖和矿化度较低的微咸水湖;藏北南部多是咸水湖,少数是淡水湖或盐湖;藏北北部多数是盐湖,少数是咸水湖。
藏东南外流湖区是西藏湖泊矿化度最小的湖区,矿化度最高的然乌错仅320毫克/升,最低的布冲错只有57毫克/升,其他湖泊的矿化度均较低。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主要是淡水湖和咸水湖,只有个别盐湖,该区除外流湖皆淡水湖外,还有一些内陆湖也属于淡水湖,如玛旁雍错、普莫雍错、拉昂错等,其矿化度为400~940毫克/升。咸水湖的矿化度也不高,一般都在6克/升以内,如羊卓雍错、佩枯错等,矿化度均小于2克/升,属微咸水湖,其他如朗错、拿日雍错、公珠错等矿化度也都小于5克/升,属于半咸水湖。错戳龙湖的矿化度为154.1克/升,大于35克/升,属于盐湖类型。
藏北内陆湖区的湖泊矿化度明显高于藏东南和藏南两湖区,主要是咸水湖和盐湖,有少量的湖泊为淡水湖。藏北内陆湖区南部湖泊中咸水湖所占比重最大,如著名的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拉仁错等大型湖泊均是咸水湖,这些湖泊的矿化度一般都在10克/升以上,比藏南的咸水湖有明显增加,盐湖比例较小,较大的盐湖有班戈错、仓木错、扎布耶茶卡等。而藏北内陆湖区北部是西藏境内最干燥、湖水矿化度最高的地区,70%以上为盐湖,其次是咸水湖,淡水湖极少。
藏东南外流湖区是西藏湖泊矿化度最小的湖区,矿化度最高的然乌错仅320毫克/升,最低的布冲错只有57毫克/升,其他湖泊的矿化度均较低。藏南外流一内陆湖区主要是淡水湖和咸水湖,只有个别盐湖,该区除外流湖皆淡水湖外,还有一些内陆湖也属于淡水湖,如玛旁雍错、普莫雍错、拉昂错等,其矿化度为400~940毫克/升。咸水湖的矿化度也不高,一般都在6克/升以内,如羊卓雍错、佩枯错等,矿化度均小于2克/升,属微咸水湖,其他如朗错、拿日雍错、公珠错等矿化度也都小于5克/升,属于半咸水湖。错戳龙湖的矿化度为154.1克/升,大于35克/升,属于盐湖类型。
藏北内陆湖区的湖泊矿化度明显高于藏东南和藏南两湖区,主要是咸水湖和盐湖,有少量的湖泊为淡水湖。藏北内陆湖区南部湖泊中咸水湖所占比重最大,如著名的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拉仁错等大型湖泊均是咸水湖,这些湖泊的矿化度一般都在10克/升以上,比藏南的咸水湖有明显增加,盐湖比例较小,较大的盐湖有班戈错、仓木错、扎布耶茶卡等。而藏北内陆湖区北部是西藏境内最干燥、湖水矿化度最高的地区,70%以上为盐湖,其次是咸水湖,淡水湖极少。
开发利用 西藏众多的湖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①工业原料。湖泊蕴藏稀有金属元素和高级化学原料,如含盐类矿物就有20余种,其中原生三方硼矿、多方硼矿石、氯化钾、钾芒硝、钾石膏等,都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矿物。在这些盐类矿产中,尤其重要的是富含硼锂,其中氯化锂储量位居世界首位。盛产食盐,如扎布耶茶卡、马尔盖茶卡等均是著名的盐湖。丰富的盐矿资源为西藏提供了良好的化学工业原料。
②水力资源。湖泊的水力资源为建设水电站提供了库容。如尼洋河支流巴河上游的帕桑错已建成电站发电,羊卓雍错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其水电站建成后,直接供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的工农业用电和居民照明用电。
③鱼类资源。湖泊里盛产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这些鱼类是西藏高原的特有鱼种,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④鸟类资源。湖泊又是多种水鸟群栖息的场所,斑头雁、赤麻鸭以及世界上罕见的黑颈鹤都栖息在西藏湖泊,湖中的岛屿和湖岸周围是鸟类的乐园。
⑤旅游业资源。西藏高原湖泊还是重要的旅游场所。旅游事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工作者、旅游者到西藏考察、旅游观光,其中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以及易贡错、然乌错、班公错等,吸引了中外众多旅游爱好者。
①工业原料。湖泊蕴藏稀有金属元素和高级化学原料,如含盐类矿物就有20余种,其中原生三方硼矿、多方硼矿石、氯化钾、钾芒硝、钾石膏等,都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矿物。在这些盐类矿产中,尤其重要的是富含硼锂,其中氯化锂储量位居世界首位。盛产食盐,如扎布耶茶卡、马尔盖茶卡等均是著名的盐湖。丰富的盐矿资源为西藏提供了良好的化学工业原料。
②水力资源。湖泊的水力资源为建设水电站提供了库容。如尼洋河支流巴河上游的帕桑错已建成电站发电,羊卓雍错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其水电站建成后,直接供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的工农业用电和居民照明用电。
③鱼类资源。湖泊里盛产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这些鱼类是西藏高原的特有鱼种,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④鸟类资源。湖泊又是多种水鸟群栖息的场所,斑头雁、赤麻鸭以及世界上罕见的黑颈鹤都栖息在西藏湖泊,湖中的岛屿和湖岸周围是鸟类的乐园。
⑤旅游业资源。西藏高原湖泊还是重要的旅游场所。旅游事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工作者、旅游者到西藏考察、旅游观光,其中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以及易贡错、然乌错、班公错等,吸引了中外众多旅游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