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科教文卫体 | 科学技术与研究

科技事业

2013-05-07 13:39:18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科技事业 西藏科技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以后,内地陆续派遣科技工作者进入西藏,建立科研机构,发展科技事业,初步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的科技队伍。

  到2003年,全区已形成了包括农牧业、气象、水文水利、医疗卫生、工业、交通、生物、地质、能源、环保、信息等专业人员在内的科技队伍和科技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就,有效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概况 西藏现代科技事业首先从农牧业起步。1951年,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组织土壤、植物、气象、农学、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农业科学考察组,首次开展了西藏农业科学考察。

  50年代初期,中共西藏工委建立了拉萨农业实验场、日喀则农业实验场和拉萨血清厂等一批农业实验场和家畜门诊所,建起一支300多人的农牧业科技队伍,开展了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多次组织气象、水文、水利、生物、地质、医疗卫生等科技人员进藏,进行多学科考察。

  1952年7月,西藏第一个科研机构——拉萨七一农业科学技术试验场成立。

  1959~1965年,西藏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拉萨农业试验场扩建为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萨血清厂扩建为拉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1963年建立了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一批家畜门诊所改为畜牧兽医防疫站(或总站)。

  1959年8月拉萨气象科学研究所成立。

  1963年2月,西藏交通科学研究所成立。

  自1974年起,西藏医学科学研究所、西藏地质科学研究所和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成立。

  1978年后,自治区把与农牧业、交通、能源、地矿生产相关的技术问题,与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以及高原医学等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同年5月,西藏召开全区科学大会,讨论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发展8年规划,对60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奖励。

  至1984年,自治区农垦厅农业科学研究所、地热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高原生物研究所、天文历算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农牧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高原生态研究所及山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那曲地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昌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先后成立。

  1985年,西藏科委召开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拟定了实施“星火计划”的首批项目,到1992年,全区共实施54项。

  1989年,全区科技奖励大会奖励科技成果96项。

  199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治藏”战略决策。

  1995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科教兴藏”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促进科技进步。

  199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西藏创办,到2004年全区已认定12家高新技术企业。

  2002年,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西藏科技事业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到2003年,全区有自然科学、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3个,其中县级以上科研院所22个,科级科研院所11个,包括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另有三级农技推广机构59个。自治区有自然科学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万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33人,中级职称人员7486人。自治区有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54个,会员8800余人。
 
  科技成果 西藏取得的科技成果主要有:1978年挖掘的昌都卡若遗址,不仅是中国发掘出的地势最高的古人类遗址,而且证实了早在5000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人类居住;1975~1985年,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完成了西藏百万分之一的地质调查,实测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填补了中国最后一个地质空白;西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从1965年起,对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以及广大农牧区饮用水源水质进行检查,1986年西藏军区卫生防疫队首次大面积调查了西藏水源水质;1973~1980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高原进行了连续8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此后每年又有专题考察队进藏考察,先后出版了有价值的著作数十部,首次科学地揭示了青藏高原隆起、演变、发展规律。

  1982年,由60多位专家组成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首次进入高原西北部无人区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取得了青藏高原形成的新数据,发现了中国最新喷发的火山、最大野生动植物带,以后又划定了最大的动植物保护区;1978年测得能量超过400万亿伏特的粒子实例;1990年开通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卫星地面接收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面站;在羊卓雍错进行了18~30米5个不同深度的高山潜水试验,创造了这项尖端技术的世界记录;在藏族科技人才中已培养出藏族院士、藏族博士、藏族航空员等等。

  2003年,西藏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13项,投入资金918万元;安排重点科技项目102项,投入资金2074万元。取得自治区级登记的科技成果1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1项,国内先进水平2项。到2003年,共完成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星火科技奖1项,67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科技交流与合作 西藏除了加大同国内科研部门广泛合作外,还同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尼泊尔等20多个国家进行了科技交流合作。在太阳能、风能、地热、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天文、地理、气象研究、冰川、泥石流、滑坡考察、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洽谈的合作项目近20项。

  1987年,轻纺手工业局从瑞士山德士染料有限公司引进了山德士染色技术配方,并聘请该公司专家在西藏举办了“出口地毯染色工艺培训班”,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毯褪色的难题。

  1992年,拉萨皮革厂引进德国制革、制鞋成套设备和技术,为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打下了基础。西藏地热能源的初步开发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地质、能源专家。其中,联合国、意大利先后援助近900万美元用于羊八井、宁中、那曲、拉多岗等地热田建设项目。

  198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无偿援助西藏的第二期地热项目实施。1993年,西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那曲双循环地热示范电站,进口了高效钻机和定向钻具等。
 
  科技援藏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支援西藏科技的热潮。1995年,国家科委向全国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市科委发出科技援藏通知,动员全国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市科委对口支援西藏各地市科委。同时,国家科委在计划、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西藏加大倾斜力度。1996年8月,国家科委在拉萨组织召开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4个计划单列市科委签订了52个科技援藏项目。到1998年底,科技援藏项目达到133个,项目总经费2864.88万元。

  江苏、浙江、天津、上海、辽宁等省市科委选派干部支援西藏那曲、昌都、日喀则地区科委和拉萨市科委工作。上海、山东、云南、湖北、广东、浙江等省市科委分别为山南、那曲、日喀则、区农牧学院举办人才培训,提高西藏科技人才整体水平。

  为解决西藏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北京、深圳、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广州、河北、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江西、四川、吉林、重庆等省市以及国家科委、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等单位提供各种汽车、设备等物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藏科技工作条件。

  2004年,西藏综合科技信息平台与西藏综合科技信息网在拉萨正式开通。该项目是国家863计划——西部行动支持项目之一,其目标是建成西藏综合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上与国家有关网站链接,下设西藏科技厅内部、地(市)网络节点为辅助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科技事业成为民生发展新“引擎”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科技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民生领域,科技正成为助推西藏民生发展的新“引擎”。

  农牧业是西藏的主导产业,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西藏大力培育和引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加速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农牧业科研方面,开展了农牧业资源调查、土壤普及、良种选育、规模化栽培等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一五”期间,西藏通过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研究、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金牦牛科技工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农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西藏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绿色食(饮)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领域,西藏同样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西藏高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玉龙铜矿、扎布耶盐湖锂资源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同时还培育出特色产业股份公司、奇正藏药、西藏藏药厂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十一五”期间,西藏加强了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攻关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方面的技术瓶颈。通过实施“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加大了对藏药生产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对传统藏药产品的剂型改造、产业升级和新药开发,形成了十味龙胆花颗粒、补血宝口服液、十味蒂达胶囊、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奇正消痛贴等藏药主打品牌;组织实施了“藏毯产业发展科技工程”,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的质量与稳定性,产量实现了翻番。

  西藏特色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一些本土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市场,拉萨啤酒打入美国市场;5100矿泉水在香港成功上市,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区。截至2011年,西藏培养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年均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幅分别达到15.6%、16.9%和23%。

  西藏科技在有效促进能源资源研发利用方面,由最初的水力、煤、石油等开发逐步扩大到地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的利用研究。

  “十一五”期间,西藏大力实施“金太阳科技工程”。全区已累计推广太阳灶39.5万台,推广太阳灶年增幅超过10%。风光互补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千瓦。推广太阳能用户系统1万余套。太阳能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在无电地区建设光伏电站121座,建立了光伏组件电性能测试平台。西藏已成为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之一。

  在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方面,西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了多项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拉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纳木错地区生态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研究工作,其中前两项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个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西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系统、湿地(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初步建立了西藏典型生态安全屏障区保护与建设的关键技术体系、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系统与预警体系。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