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丘墓 用石板或石块环绕的坟墓。西藏石丘墓主要分布于阿里、那曲等地。石丘墓在地表用石块垒砌石丘作为标志,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大型石丘墓的形状以方形、长方形、梯形石丘较为常见,中、小型的墓葬则多为不规则的圆形石丘。竖穴土坑墓及土洞墓仅在地表观察到略为凸起的沙丘,无明显的标志。葬式有单人屈肢葬、二次葬、火化骨灰葬等,骨架保存不完整。墓地中有单独的动物殉葬坑,殉葬马、牛等动物,个别墓葬中大量随葬羊头,有的一墓可多达18个羊头,放置在墓室的四壁。
墓葬中发现在死者身下和随葬动物身下铺放一层红色朱砂,出土器物有陶器、骨器、石器、青铜器、铁器、木器与竹器的残片等遗物。石丘墓按时代先后,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墓上用石板围成的圆圈,时代约为公元前7~5世纪;其二是墓上有锥形石圈,时代晚于前者;其三是墓周围有石圆圈,墓冢顶端有石堆,时代约为7~8世纪。
西藏主要的石丘墓有:①阿垄沟石丘墓。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的遗存,约6~7世纪。阿垄沟石丘墓分布在日土县一山沟冲积扇上,是阿里高原首次发现的一处早期墓地,海拔4400米。墓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墓葬总数近百座。石丘墓的形制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浅穴或不挖墓穴,葬入骨殖后用大石块垒成墓框,其上用大石块累覆,形成石丘。石丘高度约1米,直径约2米。葬式有屈肢葬、乱骨葬及火葬等。屈肢葬中有男女合葬、母子合葬,部分尸体出土时由于当地干燥,已成为“木乃伊”,有的尸体还附有织物残片。部分墓丘的大石上刻有岩画,内容有武士、动物等。出土器物仅有陶器、铁钩、饰珠等,且多残损不全。
②其布隆沟石丘墓群。位于申扎县申扎镇第九村南约6000米处的阿娃山北麓,海拔4520米。墓葬共35座,其分布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30米。地表有用石块垒砌的封土,根据封土占地面积,墓葬可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墓葬封土为方形,底部边长7~10米,均分布于沟的南侧,由东向西呈“品”字形分布。中、小型墓葬分布于沟的北侧,封土都有石块垒砌的边框,平面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以方形居多,中型封土边长4~6米,小型封土边长1~1.5米。
墓葬中发现在死者身下和随葬动物身下铺放一层红色朱砂,出土器物有陶器、骨器、石器、青铜器、铁器、木器与竹器的残片等遗物。石丘墓按时代先后,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墓上用石板围成的圆圈,时代约为公元前7~5世纪;其二是墓上有锥形石圈,时代晚于前者;其三是墓周围有石圆圈,墓冢顶端有石堆,时代约为7~8世纪。
西藏主要的石丘墓有:①阿垄沟石丘墓。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的遗存,约6~7世纪。阿垄沟石丘墓分布在日土县一山沟冲积扇上,是阿里高原首次发现的一处早期墓地,海拔4400米。墓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墓葬总数近百座。石丘墓的形制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浅穴或不挖墓穴,葬入骨殖后用大石块垒成墓框,其上用大石块累覆,形成石丘。石丘高度约1米,直径约2米。葬式有屈肢葬、乱骨葬及火葬等。屈肢葬中有男女合葬、母子合葬,部分尸体出土时由于当地干燥,已成为“木乃伊”,有的尸体还附有织物残片。部分墓丘的大石上刻有岩画,内容有武士、动物等。出土器物仅有陶器、铁钩、饰珠等,且多残损不全。
②其布隆沟石丘墓群。位于申扎县申扎镇第九村南约6000米处的阿娃山北麓,海拔4520米。墓葬共35座,其分布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30米。地表有用石块垒砌的封土,根据封土占地面积,墓葬可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墓葬封土为方形,底部边长7~10米,均分布于沟的南侧,由东向西呈“品”字形分布。中、小型墓葬分布于沟的北侧,封土都有石块垒砌的边框,平面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以方形居多,中型封土边长4~6米,小型封土边长1~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