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布县 日喀则地区辖县。位于该地区东部,东邻浪卡子县,南接江孜县,西达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北与拉萨市尼木县隔江相望。仁布,系藏语“聚宝”之意。元朝,西藏建立萨迦地方政权,设卫藏十三万户,仁布属曲弥万户(今日喀则市曲美乡、南木林一带)管辖。元至正十四年(1354)建仁布宗。清乾隆十六年(1751),隶属地方政府。1960年仁布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撤销江孜专区,隶属日喀则专区。总面积3146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德吉林镇强钦雪。辖1个镇、8个乡。人口3.03万,藏族约占总人口的99.7%。
自然地理 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950米。主要山峰有党姆峰、仁布错拉山、玉拉山、勇拉山等,其中党姆峰海拔6112米,为县内最高点。主要河流为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门曲河。主要湖泊有德庆湖、娘得湖、然巴湖、勇则禄湖等。属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温暖干燥,冬春两季有风沙,干湿分明,冬长夏短,日温差大。年均温度6.8℃,日均气温5℃有200天,年均降水415毫米,无霜期135天左右。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水、泥石流、滑坡、冰雹、干旱、地震等。矿产主要有铬铁矿、铅锌矿、大理石、玉石、黄金、铜、花岗岩等,其中铬铁矿主要分布于查巴乡和姆乡,储量极大。野生动物主要有獐子、旱獭、猞猁、狼、狐狸等。野生植物主要有野核桃、沙棘、贝母、大黄等。
经济 仁布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兼有牧业。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886万元,第二产业672万元,第三产业288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59万元,其中农业3142万元,林业53万元,牧业1665万元。共有耕地341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918公顷,油料417公顷。粮食总产量1.11万吨,油菜籽600吨,农作物品种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有草场17.15万公顷。畜牧业饲养品种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等,年末牲畜存栏19.0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618.60吨,奶娄产量1994.30吨,羊毛产量94.36吨。国家计委、水利部投资394万元修建仁布县解放水渠,这是全国支援西藏62项工程之一。1994年9月开工,1995年7月竣工。水渠全长16千米,解决了当地农业灌溉。民族手工业比较发达,主要有农畜产品加工、玉石加工等,产品主要有茶碗、酒杯、茶壶和小型工艺品等,工业总产值52万元。已建有小型水电站5座。1960年前,境内无公路,运输工具是马、骡、驴和牦牛等。1960年修通了仁布至江孜的公路,全长75千米;1977年修通了仁布至大竹卡的简易公路,全长31千米。全县有8个乡镇通了公路。
文教卫体 起源于八世达赖时期的江嘎尔藏戏是藏戏的主要地方戏种之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江嘎尔藏戏团曾在1980、1983年拉萨雪顿节藏戏比赛和2001年西藏自治区藏戏唱腔比赛中分别荣获团体三等奖、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优秀奖等众多奖项和荣誉。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9%,县城通信光缆、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全县共有各类学校(教学点)66所,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有各级医疗机构10所,合作医疗已完成,参加合作医疗人口占总人口的74.8%。县内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活动。
民俗旅游 境内寺庙众多,分属西藏各教派,其中以格鲁派寺庙强钦寺最为著名,该寺建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寺内紫铜铸成的大强巴佛像,高13米,是西藏三大强巴佛之一。勇则禄湖位于德吉林镇,被当地群众视为“观相的神湖”,按惯例,班禅灵童转世到此观湖测定。其他著名的文化遗址有仁布遗址、宗巴大石遗址、察巴峰火台遗址、让群村石棺墓群、加拉纳下墓葬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