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科教文卫体 | 文化事业

藏学

2013-07-09 15:26:08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藏学 以研究藏族社会的历史、宗教、文化、语言、习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藏学是西藏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涉及自然科学,如医学、工艺学等内容。19世纪初,匈牙利学者乔玛首创“藏学”一词。藏学属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其学术内涵包括:藏、汉、外文文献资料(包括文物考古资料)及对藏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对藏区的实地调查及文献与调查材料相结合的藏学研究;对藏学学科的研究及指导该学科研究的理论三个层次。

  藏学研究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聚居区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藏族居住区,以西藏地区为重点。古代藏学以神学占主导地位,以大五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和小五明(诗词、词藻、韵律、戏曲和历算)为学科体系。

  现代藏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体系,是对藏族及其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历史、宗教、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法律、制度、教育、考古、民俗、医药、历算、工艺等,其中以社会科学为主。藏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固有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而且包含了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的内容。藏学研究在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匈牙利、德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等国家开展较为活跃。

  简史 藏学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源、成长、发展和繁荣四个阶段。

  起源阶段 6世纪中叶以前时期。藏学的形成标志是象雄、吐蕃、苏毗三大部落联盟的形成。象雄部落对西藏畜牧业、音律、建筑、天文和苯教的研究;吐蕃对西藏文字、藏医药、农业、牧业、天文历算的研究;苏毗对社会若干仪轨、军事、地理、水利的研究,构成了早期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藏学的主要内容是对藏族人类的形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畜牧、农耕、狩猎等生产活动的初步总结等,以口头说唱、神话传说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对天文、医学、畜牧、农耕、建筑、宗教等门类科学的初步认识。

  成长阶段 自6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至13世纪中叶的萨迦地方政权时期,经历了约700年时间。这一阶段的藏学研究涉及到语言文字、藏医药学、宗教、天文学、建筑学、绘画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①语言文字。7世纪初,松赞干布指派吞弥·桑布扎对各地不同藏文进行大量整理、规范,编著了8种文体书籍,将藏文规范为30个字母,阐述了字母的结合方式和语法、词义、音势的变化规律。

  ②藏医。在吐蕃时期,藏医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均带入大量汉地书籍,包括医方、医学论著、诊断法及医疗器械等,随金城公主一起进藏的医师与西藏的医师一起,撰写了15卷医文书《续晶镜》、70卷《诊宝》和7卷《阴宝》。8世纪时,字妥·云丹贡布等人编撰、修订完成了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③宗教。佛教自印度、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并与西藏文化相融合形成藏传佛教,为藏学的重要内容。

  发展阶段 自14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约600年时间。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范围扩展到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18个州府。藏学研究和西藏文化趋向专业化,同时又呈现出为政教合一的政权统治和封建农奴制度服务的趋向。

  帕木竹巴时期,完成藏传佛教和《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西藏的法律制度由吐蕃时期共同遵守的盟誓演变成保护农奴主和贵族权力的行为准则。明朝第巴政权时期,形成了《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此时,内地、西方学者陆续进藏探险、考察,一批从不同角度观察西藏、介绍西藏的著作相继出现。藏学逐步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重要论著有《白史》、《喜饶嘉措文集》、《藏汉大辞典》、《西康图经》、《西藏民族政教史》、《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藏族简史》、《西藏画卷》、《西藏的文明》、《吐蕃僧诤记》、《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西藏历史地理研究》、《西藏的贵族与政府》等。

  繁荣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1958年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组织70人的西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与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专家学者,对昌都、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在内的西藏大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了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古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资料。

  1959年成立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保护各种文献古籍,修缮部分历史古迹,搜集、整理数以万计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大量文献档案资料。同时,国内藏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西藏历史遗存的藏学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广泛流传在民间的音乐、舞蹈、藏戏、民歌、民谣、格言、寓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整理出数亿字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民间文学艺术资料本,并开展对《格萨尔王传》的挖掘、收集、录音、整理、研究、出版工作。1978年后,藏学工作者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方法分析、研究藏族及其社会的各个方面,把藏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体系 藏学体系包括学科、专题、断代、区域四个方面。

  ①学科研究系统。包括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其中人文学科有藏族历史学、藏族经济学、藏族政治学、藏族宗教学、藏族语言学、藏族民俗学、藏族考古学、藏族教育学、藏族伦理学、藏族体育学、藏族人口学、藏族哲学、藏族美学、藏族艺术、藏族文学等方面;自然科学有藏族地理学、藏族天文历算学、藏族医药学等方面。

  ②专题研究系统。包括族源研究、苯教研究、敦煌藏文写本研究、藏传佛学、藏传因明学、《藏文大藏经》研究、寺院研究、政教合一制度研究、活佛转世研究、藏汉关系研究、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研究、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研究、藏族人物研究、藏族服饰研究、藏族民居研究、《格萨尔王传》研究、青藏高原研究、拉萨研究、藏学学(藏学理论、藏学史)等。

  ③断代研究系统。包括远古研究、吐蕃王朝研究、分裂割据时期研究、萨迦地方政权研究、帕竹地方政权研究、甘丹颇章王朝研究等。

  ④区域研究系统。包括地方研究系统和地方藏学系统两个方面,其中地方研究系统包括卫藏研究、安多研究、康巴研究、域外藏人研究等;地方藏学系统包括西藏藏学、青海藏学、甘肃藏学、四川藏学、云南藏学、北京藏学、台港藏学、国外藏学等。

  研究机构 1951年后,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先后组建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1985年成立西藏社会科学院,成为西藏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格萨尔王传》抢救中心。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研中心设有历史宗教、社会经济、文献资料三个研究所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承担许多国家级重点课题。

  至2000年,全国藏学研究机构共有50余家。西藏有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西藏博物馆等;

  北京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佛教研究室藏传佛教组、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暨藏学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研究室等;

  四川有四川藏学研究所、四川藏学书院、四川外语学院国外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学研究室、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研究所藏学研究室、民族研究室和民族语言研究所藏语研究室、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

  青海有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和民族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文联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甘肃有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云南有社会科学院迪庆藏学研究所等。

  此外,国内的不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中也有研究室、课题组或个人从事藏学研究工作。藏学学术团体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会、西藏自治区藏学学会、四川省藏学书院、甘肃省藏学研究会、云南省民族学会藏学研究会以及有关省区的藏语文研究会、格萨尔研究会、藏医研究会、民族语文翻译协会等。

  在中国藏学机构中,还有一批专业的出版机构和学术刊物,如中国藏学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和各级民族出版社等;学术刊物有《中国藏学》、《中国西藏》、《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西藏发展论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西藏艺术研究》、《藏语文工作》、《西藏教育》、《西藏科技》、《西藏地质》等。

  研究成果 1950~1998年,中国各类报刊发表的藏学研究论文或文章约2.4万余篇,其中1991~1998年,共发表1.01万篇。国内许多相关的学术刊物、报纸为藏学论文提供园地。

  1949~1999年,全国共出版藏学图书3000余种,其中历史名著有《青史》、《红史》、《智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朗氏宗谱》、《萨迦世系史》等;民间文学艺术丛书有《西藏民间故事集成》、《西藏歌谣集成》、《西藏谚语集成》、《西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民间器乐曲集成》、《西藏戏曲志》、《西藏曲艺志》等;科技文献有《四部医典》、《历算派典》等;藏文史料集有《西藏历代公文档案选》、《西藏历代法规选编》、《中国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等。

  1987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成都设立了大藏经对勘局,将多种版本的《大藏经(丹珠尔)》进行比较校勘,并陆续出版。汉文藏学古籍文献有《全唐文全唐诗吐蕃史料》、《通鉴吐蕃史料》、《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西藏奏疏》、《清末川滇边务档案资料》、《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等;学术专著有《西藏通史》、《藏族简史》、《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蒙藏关系史略》、《清政府与喇嘛教》、《达赖喇嘛传》、《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西藏革命史》、《西藏封建农奴制形态》、《西藏宗教史》、《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藏族文学史》、《藏语简志》、《汉藏语言概论》、《当代中国的西藏》、《西藏:非典型二元化结构下的发展改革》等;词典、书目类工具书有《藏汉大辞典》等。

  学术交流 自19世纪匈牙利人乔玛提出藏学始,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成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中、外藏学家互访、讲学和合作研究频繁,有不少国外进修生、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深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接待了数百人次的外国学者和港台学者。1978年后,中国藏学界在北京、拉萨等地召开格萨尔国际研讨会、北京藏学讨论会、拉萨藏医藏药国际研讨会等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印度、蒙古、捷克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藏学家应邀到会。

  西藏社会科学院及藏学机构与美、英、法、日、奥、挪等10多个国家的相关机构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国际学术合作成果卓著,在国外出版多部学术著作。1997年国外赴藏访问学者达50余人次。西藏的专家学者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九届国际研讨会,出访学者60余人次,提交、宣读论文60余篇。

研究较深入的领域

  藏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历史 、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历算、风土民俗以及藏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等广博繁富的内容。研究比较深入的领域主要有:

  藏族语言文字研究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藏语拼音文字据传为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大臣图弥三菩扎仿效梵语创制。据近人研究藏语在7世纪以前已经是一种发达的语言。藏语词汇丰富、结构完美,具有简练、准确的特点。古藏语不仅记录了藏语的语音和结构,而且记录了包括古汉语在内的古代中亚语言的发音。藏语文是研究中亚古代语言的宝贵财富。藏语的源流与变革、藏语的语音语法,藏语方言(分藏、康、安多3种)、书面藏语、南语、象雄语、多续语、汉藏语文比较、藏语辞典编纂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藏族历史研究

  包括史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西藏史料的基本构成有藏文资料、穆斯林资料、汉文资料、马可·波罗以后西方进藏旅行家记录资料、蒙文资料等。将这些史料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目、整理出版是藏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术研究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理清藏族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总结分析藏族社会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等。

  藏族宗教研究

  藏族古代崇信本教,8世纪中叶佛教传入,逐渐形成各种喇嘛教派,并长期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各派的源流和发展,各派教义的基本内容,藏族佛教与印度佛教、汉族禅宗的关系等都是重要课题。

  青藏高原考古研究

  这一领域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国内取得一些成绩。有关人员陆续在西藏进行考古发掘,采集到大批远古石器,发现一些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大批古墓葬群、摩崖石刻、岩画石碑等。考古发现证明4~5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已有人类活动。

  藏族文艺研究

  藏族具有悠久的文艺传统,有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人创作。《格萨尔王传》是11世纪的藏族说唱体史诗,是世上最长的史诗,对它的研究成为格萨尔学。《说不完的故事》、《萨迦格言》、《米拉日巴传》等也是藏族文学的重要作品。汤喀(布绢制作的画轴)佛像、藏剧、藏乐、藏舞的研究也是文艺研究的不同专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整理或正在整理出版《格萨尔王传》、藏族的《民间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民歌集成》、《民间舞蹈集成》、《民间器乐曲集成》、《西藏戏曲志》、《西藏曲艺志》等大型藏族传统文化丛书。

  藏医、科技研究

  包括藏医经典整理、医理研究。西藏历算研究、西藏建筑研究等内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