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国庆40周年之夜,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热地同志。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早在和平解放西藏时期,就亲自起草了解放西藏的十大政策,并筹划进军西藏的重大问题,1956至1966年,邓小平作为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亲自参与了许多有关西藏稳定和发展的重大决策。
1960年,由于全国三年自然灾害和在此之前不切实际的经济指导思想,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时西藏正在民主改革形势下“趁热打铁”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急于改革个体所有制,对西藏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了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西藏的工作方针问题,提出让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稳定下来,让农牧民的经济胸发展。1961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了杨静仁关于西藏工作的汇报时说: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的休养生息“一个是粮食政策,一个是贸易政策”。“总之,政策要放在农民富,农民家里有存粮,牛羊多点,房子修点,基础放在农民富上。”“一切政策,包括贸易在内,一定要照顾习惯。手工业方面要兴一些。总之建立在农富上,农富是放在一家一家上,要一家一家算,叫农户富起来。”在这里,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叫农牧民富起来,已经把党的富民政策灵活地运用到西藏地区。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西藏的农牧业发展,指示西藏地区要重点抓好农牧业生产,同时指示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兄弟民族对西藏的生产建设给予有力的支持。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亟待恢复的情况下,始终关注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他坚定地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尽管他老人家工作繁忙、日理万机,还常常关心着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78年2月,西藏军区陈明义将军在成都拜望邓小平同志时,小平同志关切地问:“西藏农业发展怎样,人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了没有?”当陈明义将军把当时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好势头告诉老首长时,他老人家连声说:“好,这就好!”
邓小平同志以前是作为党中央的领导成员之一,参与对西藏方针嘛制定和执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主持制定了对西藏地区的大政方针,在发展西藏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上,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加快西藏经济的发展,尽快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西藏尽快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列,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1980年3月中央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同年5月,胡耀邦同志率中央工作组到西藏考察工作,并宣布给予西藏一系列优惠政策。即:中央决定全部免去自治区群众的农牧业税。不但免农牧业税,还不准随便向群众无偿征用劳动力。在所有的经济活动领域,都要放宽政策,不要乱加限制,自留地、自留畜,群众自己能搞多少就让他们搞多少,房前屋后爱种什么就种什么,群众手里的东西要允许自由交换,生产队一般不要过大,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包产到组、到户、到人,都可以因地制宜。总之,怎么对生产发展有利就怎么搞。邓小平同志始终关心着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他曾说过: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真正去做,也并不难。1983年夏天,邓小平同志接见了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他首先关心的是修筑青藏铁路,解决西藏交通困难的问题。他曾询问阴法唐同志铁路走哪条线好?通过盐湖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没有?永久冻土的问题怎么办?青藏铁路全长预计多少公里?需要多少资金?当阴法唐同志一一回答完之后,小平同志指示说:“还是走青藏线吧”。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党的十二大以后,全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事业也在加快速度向前发展。西藏在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也加快了速度,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发展条件所限,西藏与内地的经济差距仍很大,对于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切,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解决怎样把西藏的经济搞上去,让西藏各族人民尽快富裕御的问题,1984年2月、3月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中央召开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决定。
80年代中期,西藏与全国一样相继出台了跟经济、促进繁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经济体制、计划体制、外贸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加快对外开放、发展横向联合等,西藏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加快了速度。1987年6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西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西藏是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的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怎样来判断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邓小平同志认为关键是要对西藏人民有利、使西藏的经济社会事业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到前列。同年10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长施特劳斯时曾说到:“西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在内地的持和帮助下,现在经济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精神的鼓舞下,西藏各族人民奋发努力,勇于进取,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挫败了分裂主义分子的骚乱和破坏,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1988年至1992年的5年间,累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9.79亿元,国民收入10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6.78亿元,分另比前5年增长 44.6%、40.4%和22.4%。
90年代,邓小平同志虽然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仍然关心着西藏的发展大业、关心着西藏人民的生活。1990年夏天,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同志,询问了西藏的发展情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在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布达拉宫”前驻足良久,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当作纪念吧。”虽然说是一张纪念照,却包含了邓小平同志对西藏建设事业的关心之情。就在邓小平同志在“布达拉宫”前照相的前后,他老人家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又说:“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和指示下,西藏地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