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路边欣赏玉麦乡美景。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深刻内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和重大论断,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我们准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进历史认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开发、建设、守卫祖国的这片神圣土地尽到了光荣的责任,并与各地区各民族建立起极为密切的联系,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西藏自13世纪纳入中央王朝行政管辖,此后历700余年从未改变。考古学、遗传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等多学科资料和研究成果都证明“汉藏同源”。不仅如此,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之间以各种方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政治上追求统一、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增进文化认同。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吸收青藏高原地区各部落、各区域文化,并借鉴周边各兄弟民族文化,乃至外来文化形成的。从唐朝开始,内地的儒家经典、科技工艺、服饰音乐、风俗习惯等传入西藏,高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官方驿站把内地与西藏地区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西藏地区的古老建筑,无论是大昭寺、小昭寺的修建,布达拉宫的初建和重建,还是山南桑耶寺以及后藏名刹萨迦寺、夏鲁寺等的修建,都是受内地建筑艺术深刻影响的产物。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并在与时俱进中更多地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刻认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西藏地区应该有所作为。要不断增进文化认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坚持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族群众从小就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更好融入现代社会。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始终面临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等问题。在中央关怀、全国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西藏得到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各族群众从新旧西藏的强烈对比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工作千头万绪,党中央把脉定向,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了优先做好的四件大事,即稳定、发展、生态、强边。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西藏聚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西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工作者要肩负使命,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从中华民族史来认识西藏地方历史,研究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形成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针对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以来歪曲西藏历史地位和发展成就、抹黑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丑恶行径,予以坚决反击。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走出去讲好中国西藏故事,请进来扩大人文交流,让世界人民看到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西藏。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